很可惜!貓兒干文史協會的這個地方停止開放了,
在後面的植物園已經全部摧毀、整地,
不知何時才會再重新開放。
貓兒干,唸ba-si-kan
「貓」字早期閩音(或讀音)唸baˇ,閩南語稱山貓為ba仔,文獻書籍中的貓字幾乎都唸baˇ,如貓羅溪、貓空、貓兒竹(孟宗竹)…等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貓兒干與貓無關,正如牛頓與牛無關
荷蘭的台灣戶口表有貓兒干社的記載,荷蘭文為:Badsikan或Abasie,屬於平埔族Hoanya族群;《臺灣府志(蔣)》、《臺灣府志(高)》、《重修臺灣府志(周)》、《番俗六考》記載為麻芝干社;《諸羅縣志》、《重修臺灣府志(劉)》、《重修臺灣府志(范)》、《續修臺灣府志(余)》及《彰化縣志》均記載為貓兒干社;《康熙台灣輿圖》記載為茅干社;《台灣堡圖集》則有貓兒干庄聚落。這些文獻中所載的地名雖不相同,但所標示的地理位置大約是濁水溪與舊虎尾溪之間,二崙以西至海,今之二崙、崙背、麥寮、褒忠、東勢、台西等地區。現在的崙背鄉豐榮村,其舊地名是 貓兒干,該地有一個貓兒干遺址。
以閩南語來拼「貓兒干」的發音,為Malikan,較近似荷蘭人所載的Badsikan,但「貓兒干」是什麼意思,已無人知曉,因文獻中僅指出地名而未交待其意義。無論如何,貓兒干與貓無關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貓兒干社分北社與南社
貓兒干社分北社與南社,北社即我們熟知的貓兒干社,另一支靠近新虎尾溪,稱南社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貓兒干社遷居到那裡都稱貓兒干社
平埔族部落是經常遷徙的,族群遷居到別處通常會沿用原來的社名。貓兒干社等於該族群名稱,遷到那兒都叫貓兒干社,有證據顯示,二崙鄉大同村的番社也是貓兒干社,約清朝咸豐年間,殘存貓兒干社族人最後遷徙地在埔里的茄苳腳南烘溪一帶,也叫貓兒干社。